19011734725

15285520354

首 页 >> 国学知识 >>
国学知识
咨询热线:

15285520354

19011734725

贵阳国学培训:10个趣味国学小知识,你知道几个?

发布时间:2023-06-03

1、为什么明清皇帝多用年号称呼?

明朝的永乐、万历、嘉靖,清朝的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这些都是皇帝的年号。那么为什么对明清皇帝我们多用年号称呼呢?

隋唐前,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,所以谥号叫得比较多,比如汉文帝、汉武帝。隋唐后因为谥号字数越来越多,大家就改叫庙号,比如唐太宗、宋太祖。到了明清,若都用庙号称呼,历朝攒下来的太祖高宗,没有十个也有八个,让人分不清楚。

明之前,一位皇帝可以用一个年号,也可以用多个年号,最多的用了十几个年号,还有多个皇帝共用一个年号的情况等等,错综复杂。朱元璋时设定一世一元制,规定了一个皇帝在任只能用一个年号。清朝承袭这一制度,年号在明清时期终于与实现了皇帝的一一对应。

 

2、春秋大梦,到底是什么梗?

春秋大梦,源自春秋时期,那时各诸侯国为了称王称霸而肆意发动战争,到了战国时期,秦国的目标变得明确起来,他一心想着灭掉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魏、韩这六国,统一天下;而这六国却还在原地踏步,依旧想着称王称霸,做着当年的春秋梦,最终被秦灭掉,所以就有了春秋大梦这个说法。

春秋大梦现在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,比如在这寒冷的冬天想拥有春日的暖阳,当然是不可能的了,只能是春秋大梦罢了。其实,春秋除了表示春秋年代以外,还有一年四季甚至是一生的含义。

 

3、乌龙茶的“乌龙”和乌龙球的“乌龙”是一回事吗?

足球赛中,球员把球踢进自家球门,不得分反而失分的情况用英语叫“own goal”,粤语中“乌龙”与其发音接近,有搞错、稀里糊涂的意思,便有了“乌龙球”一词。

“乌龙茶”的由来有几个版本。一种说法是一茶农采茶后下山,一路颠簸,竹篓里的茶叶碰撞,散发出清香。茶农将这一发现用于茶叶加工,形成了“摇青”工艺,当时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,便称其为“乌龙茶”,也就是“稀里糊涂”的茶。另一说法是雍正年间,有一位叫苏龙的茶农,因皮肤黝黑,大家都叫他乌龙。一次采茶后因未及时杀青,放置一天后的茶叶边缘变红,散发出清香。他借此研制出新茶,于是人们就用他的名字称呼这种茶。

一样的“乌龙”,乌龙茶好喝,乌龙球就有点尴尬了。

 

4、“君子”是个褒义词,为什么小偷却被称为“梁上君子”?

君子是褒义词,但是一个人的称谓里带“君子”,也不一定就是真君子,比如金庸先生笔下的“君子剑”岳不群、来自英文单词“junkie”的“瘾君子”。再往前数,还有“梁上君子”,是指小偷。

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有位名士叫作陈寔,一天晚上,家里进了小偷,躲在房梁上,被陈寔发现。陈寔很镇定,穿好衣服,让子孙都过来,训诫他们说:“人不可以不努力。不善良的人,不一定本性就是坏的,坏习惯往往是因为不注意品行修养而形成,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。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!”小偷大吃一惊,从房梁跳下来,跪在地上诚恳认罪。陈寔开导了他一番,还赠送了两匹绢。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案了。有错就改,不断完善自我,“梁上君子”也能成为真正的君子。

 

5、为什么将没有根据出处的编造叫做杜撰?

我们形容没有根据出处地编造叫做杜撰。“杜撰”一词出自宋人《野客丛书》,他提到了北宋时期的杜默,此人与诗人欧阳修、石延年相处甚密。杜默非常喜欢作诗,不过对诗的韵律、用字的规矩一窍不通,却反对循规蹈矩,总闹出许多笑话。于是后来,人们每次提到他所写的诗,就说是“杜默所撰”。慢慢,就简化为“杜撰”了。

其实像杜撰这样含有姓氏的词语还有墨守,说的是战国时,墨翟(墨子)善于守城。后因称善于防守为墨翟之守,简称“墨守”。

 

6、李白字太白,是因为长得白吗?

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有很多,有名,有字,还有号。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古人的这些称呼非常有趣。比如李白,他字太白是因为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后有了身孕,所以给他取名白,字太白,这里的太白是太白金星的意思。

再比如韩愈,字退之。韩愈的名是他自己起的,取超越的意思。那他的字又为什么是“退之”呢?这不是跟他的名相反吗?这个字的由来跟韩愈的人生经历有关,虽然韩愈才华横溢,但他有点自傲,考了四次都没考中个一官半职,后来他认识了卢小姐。卢小姐在劝解他时写了这么一句:“人求言实,火求心虚,欲成大器,必先退之”。韩愈看到这句话后自我反省,给自己取了个字——退之,提醒自己要谦虚。

 

7、现代人经常说几点钟,古人也会用吗?

《西游记》第九回写道:“却说那太宗梦醒后,念念在心。早已至五鼓三点,太宗设朝,聚集两班文武官员。”这里就写到了五鼓三点,这和我们现在说的三点是一个意思吗?

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称呼都不相同,白天说成“钟”,黑夜说成“更”或“鼓”。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,除夕夜的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
其实“几点钟”的“点”也是来源于古代的“更”。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, 以下漏击点为名。古人把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均分为五更,共十小时,每更为两个小时。一更分为五点,一点的长度就合现在的二十四分钟。

那《西游记》中的“五鼓三点”就是指凌晨04:12,看来古代的皇帝也挺不容易。

 

8、为什么用“冬”字代表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?

《说文解字》中写道:“冬,四时尽也。”“冬”是上下结构,上半部分的“夂”也就是古文的“终”字。下半部分的“仌”也就是古文的“冰”字,用作偏旁时写作“冫”。

以“仌”为底的除了冬字还有寒字,都是表示冰的意思。所以冬字表示时序终了,已进入寒冷季节。

 

9、“沆瀣”,原本是好词?

唐朝时,一个叫崔瀣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,碰上了一个叫崔沆的主考官。崔瀣考得不错,被崔沆录取了。没考上的考生吃起了酸葡萄,还把他俩人的名字凑成了两句话:“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”这就是“沆瀣一气”这个成语的出处。

“沆瀣一气”一词一开始并不是贬义词。当时人们想出这个词也并没有贬义,只是太凑巧,因为居然就有“沆瀣”这个词,它最早出自屈原《远游》:“餐六气而饮沆瀣兮,漱正阳而含朝霞”。“沆瀣”的意思是指夜间的水汽、雾露,多么美好的一个词。崔沆崔瀣两人的名字正好对应上了这个词,像是夜间的水汽连在了一起,于是被当时的考生美美地戏耍了一把。

 

10、老人不同年龄段的说法有哪些?

70岁,古稀之年,出自杜甫诗: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。

八十至九十岁,称为耄耋之年,耄指八十岁,耋指九十岁。耄耋两字组合在一起,说的就是年龄在八九十的人。

八十八岁,称为“米寿之年“,因为米字看似八十八。

九十九岁,雅称”益寿之年“,来源于民间九九归一的俗语,人们把一字谐音为益,益寿延年也是这个意思。

一百岁,称期颐之年,《黄帝内经》也称百岁为“天年”。

一百零八岁,称为茶寿。


关键词:贵阳国学培训 贵阳书法培训,贵阳国画培训 贵阳艺术培训,贵阳围棋培训 贵阳书法培训学校